导读
10月29日,中国模具40年奋斗历程经典回顾暨中国模协成立40周年庆典在成都盛大举办。
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数字化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主任,武汉益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易平在会上发表《中国模具企业数字化历程与未来展望》主题演讲,从中国模具企业数字化技术发展历程、数字化技术发展展望及数字化转型规划建议三大方面进行阐述。
*以下为部分演讲内容记录:
01
模具企业数字化技术发展历程
模具数字化设计技术发展历程:
点击【阅读原文】链接免费下载完整资料
二十世纪90年代,由于成本较高和技术门槛较大,国外CAD/CAE软件主要被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应用,应用范围相对有限,且设计结果只体现主要零件,其他零件未做设计。
模具数字化制造技术发展历程:
点击【阅读原文】链接免费下载完整资料
模具数字化管理技术发展历程:
二十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中国模具制造业尚处于萌芽与初步发展阶段,生产规模普遍微小,通常是以家庭或小作坊为单位进行生产,这一时期技术水平相对初级,生产工具简单粗糙,生产管理依赖个人经验和习惯。
点击【阅读原文】链接免费下载完整资料
二十世纪80年代,模具企业开始引入数控设备,生产规模有所扩大,但仍以中小型工厂为主。钳工承包制管理模式成为当时的主流运营模式,部分企业引入ERP系统进行成本计算。
二十一世纪以来,开始出现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型模具企业,专业化和精细化的分科作业成为主流管理模式之一,出现了以益模为代表的模具生产管理软件厂商,实现从接单到交货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一些企业进入统筹集中管理阶段。这一阶段需要更好的整合资源、提效降本,模具企业的生产排产成为瓶颈问题,模具APS(Advanced Planning and Scheduling)高级排产系统被广泛关注,模具生产管理系统和ERP系统也开始进行深度数据集成,异构系统集成实现1+1>2的应用效果。
点击【阅读原文】链接免费下载完整资料
02
模具企业数字化技术应用典型
40年间,数字化技术深入应用于模具设计、制造及生产管理,推动传统模具制造向数字化转型,提升了效率与质量,开启了行业新篇章,并涌现出一批典型企业。
一汽模具是典型的国企代表,前身为一汽冲模、夹具车间,也是中国车身模具和焊装行业中的龙头企业。
点击【阅读原文】链接免费下载完整资料
一汽模具是典型的国企代表,前身为一汽冲模、夹具车间,也是中国车身模具和焊装行业中的龙头企业。
东江模具,是典型的港资企业代表,也是领先的一站式注塑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服务于汽车、家电、包装、医疗、个人护理等行业。
点击【阅读原文】链接免费下载完整资料
点击【阅读原文】链接免费下载完整资料
凯华对数字化技术应用持续积极探索,自2007年起开始投入数字化技术应用,从模具管理系统到CRM客户关系管理、ERP企业管理系统,再到后续的技术标准化、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及自动化生产线,不断升级和完善数字化体系,同时,各系统间的集成应用,如ERP与生产管理系统的集成,提升了数据共享和业务流程的协同效率。
03
模具企业数字化技术发展展望
演讲中,易总提到了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在持续推动行业信息化/数字化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2008年首次召开模具企业信息化推广大会至今,中国模协持续不断地举办各类行业盛会,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路径、分享前沿技术、搭建交流平台,全力推动企业向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迈进。
点击【阅读原文】链接免费下载完整资料
易总还指出,当前,数字化技术在各企业中的应用普及程度存在差异。中大型企业因资源较为丰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已较为广泛;相比之下,小型企业则面临着数字化基础相对薄弱的挑战。此外,不同细分行业与区域间的数字化技术应用亦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
在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上,企业普遍追求大幅缩短交付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铸就优势。然而,在推进数字化的过程中,企业也面临着技术快速更新迭代、数字化人才短缺等挑战。但同时,政策的支持也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关于未来企业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展望,易总提出了以下几点:
推动国产CAD/CAM/CAE软件的全面发展与应用
加强AI与模具工业软件的应用与融合
04
模具企业数字化转型规划建议
讲到给模具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时,易总谈到了当前产业转移及要素变化:
2018~2022年,亚洲、东欧市场需求显著增长;此外国家从政策层面正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要求做好数字化转型中的岗位挖潜、职业转换等。
点击【阅读原文】链接免费下载完整资料
模具企业数字化转型四部曲:总体规划,分阶段建设
第1阶段:数字化透明工厂
目标:搭建生产管理系统,实现生产透明化。
主要内容:包括订单管理、项目管理、计划管理、设计管理、工艺管理、生产执行、MDC采集、外协管理、可视化看板、质量管理、编程/刀具管理等。
具体措施:建设数字化透明工厂平台,实现关键零件生产进度和过程的追溯,推行车间无纸化管理,以及设备稼动率的准确实时监控。
第2阶段:自动化高效工厂
目标:基于可视化平台实现局部自动化。
主要内容:重点在于设备编程工艺、加工、物流、仓储等方面的自动化提效。
具体措施:设计、编程、工艺的自动化,加工、检测的自动化,以及仓储、物流的自动化,同时强调人机料法的高效协同。
第3阶段:精益化高效工厂
目标:基于APS实现精益化生产运营。
主要内容:包括工具管理、绩效管理、高级自动排产(APS)、供应链协同和精益生产。
具体措施:精益生产以合理安排资源,快速响应以提升交期保障能力,实现工厂内及供应链的协同化制造,从而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利润生产。
第4阶段:柔性化智慧工厂
目标:建设智慧工厂。
主要内容:探索工艺优化、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数字孪生和AI+大模型等技术的应用。
具体措施:多层次挖掘数据价值,应用数字孪生和AI技术,实现按需、高柔性的生产,以及异常预测和自主决策。这四个阶段逐步推进,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自动化、精益化和智能化。
模具企业自动化技术应用路线规划:
点击【阅读原文】链接免费下载完整资料
零件自动化优先级确认
确定零件范围的优先级顺序。企业根据自身资源瓶颈工序的实际情况,依次将电极、镶件、模仁以及其他零件列为自动化的重点对象。
制定规范,建立标准
制定包括数据流的规范化、标准化,实现零点定位,设计标准化、CAM标准化,以及电极和镶件的装夹标准化。
半自动化加工与零件身份识别
半自动化加工阶段,完成零件的RFID身份识别。通过CMM智能编程、EDM智能编程等技术手段,包括单件加工、批量加工以及柔性自动化加工等多种形式,实现在人工干涉下的自动化加工。
无人化柔性自动化加工与整厂自动化
柔性自动化加工及整厂自动化建设,包括工序单元、单序轨道线、多序轨道线等。在智能物流方面,企业一般需要从人工操作的单机物流逐步升级为单机无人/多机协同物流、跨产线协同物流、跨车间智能协同物流,直至实现整厂智能仓储物流。
除了规划层面的建议,易总从认知、交付、运维等方面总结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常见的四大误区和陷阱,预警企业数字化过程中遭遇的共性困境,并为企业数字化提供行业评定标准作为方法指引,帮助企业避坑而行、成功转型。
模具企业数字化转型关键点:
点击【阅读原文】链接免费下载完整资料
中国模协数字化、自动化能力评定标准:
为有效推动模具企业数字化、自动化能力建设,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已发布两项团体标准,即《模具企业数字化能力评定方法》、《模具企业自动化能力评定方法》。
点击【阅读原文】链接免费下载完整资料
点击【阅读原文】链接免费下载完整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