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全流程标准化框架(附各阶段核心交付物)

2025-07-07

模具设计全流程标准化框架(附各阶段核心交付物)


模具设计全流程六阶体系



一、需求分析阶段(占时15%)

核心任务与交付物

任务
关键动作
交付物
工具方法
产品分析
3D模型评审
壁厚/拔模检测
产品DFM报告
Geomagic Control
工艺规划
注塑/冲压工艺选择
分型线确认
工艺路线图
Moldflow/AutoForm
产能规划
穴数计算
周期预估
产能分析表
公式:N=86400/(t_cycle×k)
设备匹配
锁模力/台面尺寸校验
设备参数表
注塑机数据库

:DFM报告必须包含 壁厚均匀性拔模角缩水率补偿 三项分析


二、概念设计阶段(占时20%)

三大核心方案设计

  1. 分型系统

    • 主分型面定位(精度±0.02mm)
    • 侧向抽芯机构选型(斜顶/滑块/油缸)
    • 排气布局(面积比≥30%)
  2. 浇注系统

    热流道选型公式:
      D_nozzle = 0.75×√(V_part/t_cycle)
      (V_part:产品体积,单位cm³)
  3. 顶出系统

    • 顶针/司筒/气顶组合方案
    • 顶出行程 = 产品高度×1.5 + 安全量

交付物

  • 模具结构草图(爆炸视图)
  • 模流分析预报告(填充/冷却/变形)

三、详细设计阶段(占时35%)

标准化设计模块

模块
设计要点
精度要求
校验工具
模架
三板模/二板模选型
导柱配合H6/g5
模架库调用
成型部件
钢材选型(P20/NAK80)
表面处理(抛光/蚀纹)
型腔公差±0.03mm
电极清单
温控系统
随形水路设计
热平衡计算
温差ΔT≤5℃
冷却模拟
导向系统
导柱/导套/精定位
过盈量0.005-0.008mm
干涉检查

关键计算

冷却水道设计:
  流量 Q = 0.006×V_part (L/min)
  水道直径 D = √(4Q/πv)
  (v=流速,取2-3m/s)

四、设计验证阶段(占时15%)

四维验证体系

  1. 结构验证

    • 运动干涉分析(开合模行程)
    • 强度校核(应力<材料30%)
  2. 成型验证

    • 模流分析终版(熔接线/缩痕预测)
    • 公差分析(尺寸链闭合)
  3. 工艺验证

    • 加工工艺性评审(EDM/CNC)
    • 装配序列规划
  4. 成本验证

    • 模具BOM成本核算
    • 量产单件成本预估

交付物

  • 模具3D签样模型(STEP格式)
  • 工程图包(含GD&T标注)

五、制造支持阶段(占时10%)

协同要点

环节
设计介入点
交付文件
编程
电极拆分
加工策略
电极图+EDM图
加工
关键尺寸管控
检测基准书
组立
配作件标识
装配顺序
组立SOP
试模
试模参数建议
试模工艺卡

关键动作:现场解决图纸问题(24h响应)


六、试模优化阶段(占时5%)

问题闭环流程

典型优化项

  • 浇口尺寸调整(±0.1mm)
  • 顶杆布局优化(增加/减少)
  • 冷却水路改造(流量+15%)

终极交付

  • 模具最终3D/2D数据包
  • 成型工艺窗口规范
  • 维护保养手册

流程管控关键指标

阶段
周期占比
质量门阀
交付延迟红线
需求分析
15%
DFM报告通过
≤3天
概念设计
20%
模流分析达标
≤5天
详细设计
35%
全结构CAE验证
≤8天
设计验证
15%
工程图签批
≤4天
制造支持
10%
T0试模完成
≤2天
试模优化
5%
PPAP通过
≤3天

行业标杆数据
汽车模设计周期:45-60天
电子模设计周期:25-35天
通过PDM系统可缩短周期30%

设计铁律
✅ 分型面必须在产品最大投影轮廓线上
✅ 冷却系统投资每增加10%,量产效率提升15%
✅ 试模前完成3轮虚拟试模可减少修模次数5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