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现场
9月12日,由宁波市模具行业协会、宁波市机床设备行业协会、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华机展举办的“高精度模具设计与智造国际论坛”在宁波圆满落幕。
论坛以“协企研联动,赋能产业发展”为主题,汇聚众多行业精英,围绕模具产业的技术突破、市场拓展与产业链创新展开探讨,为宁波模具产业的升级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1
专家精英汇聚,搭建交流平台
论坛采用“产业实践+学术研究”二位一体的模式,集结学界与产业界力量。不仅有原比亚迪电源工厂厂长张建华、大连理工大学赵丹阳教授等业内专家,还有天正模具、力劲科技等宁波本地骨干企业的技术专家参会。
宁波市模具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天正模具董事长张小岩分享《压铸模具新技术发展与创新实践》,与专家们共同搭建起了前沿思想与产业实际需求对接的平台,促进了知识与经验的交流。
浙江模协周根兴会长在宣讲《洞察趋势,领航未来:模具产业的新征程》中,剖析模具产业的发展现状,强调产业协同创新对于应对市场挑战的关键作用。
原比亚迪电源工厂厂长张建华带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三电”与“小三电”趋势分析》指出,从电池技术的能量密度提升、电机系统的高效能发展,到电控系统的智能化升级,为模具产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指明方向。
上海赛科利技术总监李玉强在《冲压模具回弹补偿与降本增效》的分享中,指出通过数学建模、智能控制及流程优化解决回弹问题,实现降本增效的方案。
大连理工大学赵丹阳教授带来《面向高端医疗器械的聚合物微成型理论与模具技术》分享,结合医用微流控芯片、微创器械部件等案例,阐述高精度模具在微成型领域技术突破路径,为模具企业拓展高端医疗器械细分市场提供了参考。
2
聚焦行业痛点,技术市场双维破局
论坛紧密围绕模具企业发展的核心诉求,从技术与市场两大关键维度剖析。在市场维度,论坛特别设置“中国模具企业海外市场分析”专题,针对海外准入壁垒、本地化生产痛点等难题,进行解读并输出建议方案。技术维度方面,聚焦一体化成型、增材制造等热点,探讨轻量化模具成型、压铸模具成本控制与寿命预测等实战课题。这些课题紧密围绕“降本增效”行业刚需,推动技术创新与生产实际需求融合。
如上海大学何丽娟博士在《汽车一体化压铸模具材料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演讲,对于模具企业在材料选择和研发方向上具有指导意义。
3
融合前沿技术,赋能产业链智能化转型
论坛期间,前沿技术与产业应用场景实现了融合,覆盖模具产业链的创新环节。
上海天科顺势总经理高义峰在《CAD/CAE/CAM国产软件在冲压模具领域实践探索》中,展示了国产软件在模具设计、分析和制造过程中的优势,为模具企业提供了高效、低成本的解决方案,推动产业自主创新发展。
力劲科技贺军意总工在解析《一体化压铸模具真空系统设计》时,分享了实际案例,展示了真空系统设计在提升压铸模具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方面的显著效果,为模具企业在一体化压铸技术应用中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此外,高性能模具钢、镁合金在汽车安全件中的降本应用等议题,对接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等领域的材料升级需求,加速模具设计制造向标准化、智能化转型。
4
实战案例驱动,推动技术快速落地
秉持宁波模具产业的“实战基因”,论坛以案例分享为核心,推动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力劲科技等技术负责人现场拆解增材制造在压铸模具、损伤修复中的工业化案例,详解技术难点与成本平衡策略。通过真实案例的展示,参会企业能够直观了解先进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过程和效果,学习到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解决技术难题、控制成本,为企业将新技术引入自身生产流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打通了技术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5
立足甬城优势,打造产业合作枢纽
联动·赋能
未来,协会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汇聚行业智慧,聚焦产业痛点,积极推动技术落地应用,让宁波模具的“实战基因”持续赋能产业发展,为中国模具之都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枢纽贡献力量。